今天是:

典型引领

典型引领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典型引领 >> 正文

“忆峥嵘岁月 诉烟大情缘”专题访谈系列活动七

发布日期:2022-01-04    作者:     来源:     点击: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离退休党委开展了“光荣在党50年”党员专访活动,寻访挖掘五十年以上党龄老同志中“一生跟党走”的感人事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坚定信念勇践行,永葆本色跟党走!

本期人物:王玉珍

出生于1934年1月,中共党员,山东烟台莱州人。

历任淄博六中、青岛三十五中物理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曲阜师范学院(今曲阜师范大学)附中教导主任、校长。

1985年春调入烟台大学任学生处副处长。

1986年创建烟大附属学校、附中并任校长。

一、母亲,影响我一生的至亲

王玉珍老师幼年丧父,姐姐出嫁,大哥二哥闯关东当小学徒,三哥跟着共产党打日寇,她最亲近也是最敬重的是母亲,一个小脚女人。带着四岁多的小女儿,母亲撑起了就快要破碎的半边天,自记事以来,母亲包揽了家中一切事务,田地里的农活也不在话下。王玉珍大些时候,母亲手把手的教她,其余时候都是自己干,忙不过来就找临时工帮忙。王玉珍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惊险牛车”事件,那次母亲赶大牛车运玉米秸秆,泥泞路实在不好走,一会儿是窄路,一会儿又上坡,最后来了一个急转弯,情况十分不妙,王玉珍跟在后面,吓出一身冷汗。再看母亲,手扬皮鞭,嘴里喊着“口令”,神情自若,老牛一鼓劲完成了使命,周围目睹全程的人不禁感慨“这真的是铁女人呀”。自此,母亲赢得了这个“铁女人”称号。

在村里上小学时,母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王玉珍也深知母亲不易,加上受母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及待人为善的品质影响,她学习上十分勤奋,在小学毕业的时候成绩名列第一。榜单张贴在村中心的墙报上,这使王玉珍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鼓舞,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是1949年。

因为有母亲的支持,王玉珍没有像大部分女孩子一样被留在家里,做家务、纺线织布等。15岁的王玉珍和村里十几个男生成为掖县一中的第一批初中生。1950年1月,在班主任同时也是老党员的张金声老师介绍下,王玉珍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从此开启了不凡的人生历程,政治生命由此开始。

王玉珍既开心又兴奋,自己好像又多了一位疼自己爱自己的母亲,也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受教育受锻炼的机会,回顾大半个人生,王玉珍说“我的一切都是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下,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进步成长起来的。”

二、教育似战场  战绩如鲜花

王玉珍将教育事业比作战场,自己则是教育战线上的战士,战斗目标就是党交给她的任务。创建烟台大学附属中学,这是王玉珍教育事业的最后一战,这一战有三最:时间最长、心血最多,也是她的最爱,成为其生命历程里极灿烂的一段旅程。

1984年春,国家要在烟台市建一所高标准的综合性大学,由北大、清华负责援建。王玉珍怀着满腔热情来到烟台大学筹备办事处,和当时的领导见了面。她顺利通过面试,后续办理调入手续,并被告知“您先到学生处工作,参加招生,同时筹备烟大附中(包括小学),要办成一流的!”杜建寰书记特别强调说:“附中很重要,它是大学的后院,办不好后院,前院要起火的。”

1985年5月初王玉珍开始参加当年的招生工作,在各地省重点中学招收大学生的同时,暗暗物色优秀的高中老师。要办好一所中学,必须要有好的教师队伍,学生资源也很重要,所以结束大学招生工作后,她就得抓紧解决初中、小学的招生工作以及校舍筹建工作等。她首先摸底调查周围学生情况,当时的交通条件很差,王玉珍老师骑上从曲阜带来的自行车顶着烈日、冒着大风暴雨跑遍了初家镇十几个中小学,摸清生源状况。随后又骑车去了烟台市的省、市级重点中小学以及市区教育局等单位沟通、协调,办理相关手续,并请求他们代管我们的学校。同时和市重点小学“养正小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便于向其学习取经。

参加附中姐妹友好学校养正小学建校90周年校庆

1985年秋天和1986年春天,建校初期来到烟大的老师们的孩子年龄大小不一,学校安排校车把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送往葡萄山小学上学,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就由曾经教过学的老师家属在临时教室(当时校舍还没有建成,就在建筑工棚里)上课。

接着学校成立了烟台大学子弟小学,安排了以王玉珍为校长的三人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小学教学工作。学校随后建了四个新教室和一个教师办公室,地址就在现在的离退休工作处党群服务中心。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烟大子弟小学逐渐吸引了周边清泉寨小学、埠岚村小学的部分学生,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老师子弟也慕名而来。为了进一步扩大办学场地、筹集经费,给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更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王校长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开始奔波于初家镇政府(包含原先的清泉寨、埠岚村)以及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山东工商学院)三家单位,经过她的积极努力、协调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向:埠岚村负责出地50亩、清泉寨负责施工建设一座教学楼、中国煤炭经济学院负责提供所有的教学仪器设备、烟台大学负责提供所有的课桌椅子以及办公设施,同时四家按照入校学生数比例负责提供相应教师。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均由烟台大学负责安排,自此烟台大学附属学校正式成立。

1987年烟台大学、清泉寨、埠岚村、中国煤炭经济学院联合办学

1989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合影留念

1987年,烟大教职工子女上高中的多了起来,去哪儿上学成了大问题,成了教职工的后顾之忧,给安心稳定教学带了极大干扰!学校派邱殿辅副校长带领学生处张国才、王玉珍老师出面去协调沟通烟台一中,他们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烟台一中最终勉强同意会陆续安排烟大教师子女上学。在返程路上王玉珍已暗下决心要办烟台大学自己的高中,而且要办一流的高中!她专程将烟台大学关于申请创办附中的报告送到了省教育厅,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省里文件就批了下来,允许创办烟台大学附属中学。

1992年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合影留念

想要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有雄厚的师资。当时由王义端副校长负责的领导小组全体成员,通过外调、审查档案、听试讲评判等环节,最终顺利完成各科任课教师的招聘任务。最终招聘的老师大部分是全国、省市级的优秀教师,最低标准也是县区级的优秀教师。附中一直坚持高标准引进教师,对于个别科目的老师,没有合适人选的,则通过返聘其他中学的优秀退休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1992年理科班毕业生与返聘的烟台二中语文老师冯文敏老师合影留念

当年王校长的教育理念主张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人而宜、因人施策,抓住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攻破他的弱项短板,促进学生的全面平衡发展。在此理念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烟台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远远超过了烟台一中、二中,各科平均分也都超过了它们,大部分毕业生都考上了满意的大学,其中包括南开大学、山东财政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大连医学院、烟台大学、烟台师范学院等。我校一位教工子弟之前在烟台一中上高中,高考落榜,后连续复读两年均未考上大学,之后来到烟台大学附属中学复读,当年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工业大学。这些数据和案例足以体现烟台大学附属中学上乘的教学质量!当年附中高考录取情况一经公布,引起了很大反响,对烟台大学后续招聘人才起了很大助推作用。也是在这一年之后,王玉珍58岁退居了二线。最后一站近十年的教育工作顺利地画上了句号。

原烟台大学党委书记杜建寰陪同烟台大学名誉校长张承先视察烟大附中

王玉珍向原烟台大学校长沈克琦、烟台大学名誉校长张承先作工作汇报

三、学以致用  指导实践

在曲阜师范学院(现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导主任时,有一个学生性子皮、爱惹事,曾被历任班主任打报告要求开除。最后一次报告送到了王玉珍手里,她没有立即做出指示,而是探其究竟,寻找原因。后来发现这位班主任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待人,即“印象病”。他认为这个孩子就是坏学生,无可救药。王玉珍发现问题就要着手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她做了这位老师的思想工作又做了学生的工作,最终问题得到了解决。十年后,这位“皮蛋”学生当上了煤矿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专程来拜访王玉珍老师表示感谢。当初这样的事例举不胜数!

正是因为熟读了毛泽东主席的“矛盾论”、“实践论”,王玉珍老师一切工作的思路、方式方法都是从中汲取道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她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躬先表率  寄语后生

“70多年来,我一直在党的培养教育、严格要求下茁壮成长。如今又在党的关心关怀下,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安逸地享受晚年生活。如果说以前的工作是为党和人民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那么现在的我是享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回馈!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无比幸福、无比感恩!”

退休后的王玉珍老师紧跟党走,不忘初心,更加自律,勤于锻炼,绝不向衰老和疾病妥协。她报名参加了多个老年大学的课程,还参与发起了钢琴班。她督促自己多动脑筋,手脚也不能闲着,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离退休工作处组织的趣味运动会。

参加学校运动会

参加2019年“走出健康,快乐同行”离退休教职工健步走活动

至今87岁高龄都没有找全职保姆,这也影响了不少身边的老同志。王玉珍老师爱好旅游,她和老伴游遍了祖国的大河山川,又游览了20多个国家,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她退休后还创办了莱山业余英语培训学校20年。

英语培训学校结业合影留念

王玉珍在法国巴黎

王玉珍老师非常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传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绝不溺爱;讲究方法、不用蛮力、重讲道理,她的三个孩子也各自取得不错的成绩。大女儿、大儿子分别定居美国、加拿大,小儿子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2018年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筑学博士、鲁东大学二级教授。

采访最后,王玉珍老师说有几句寄语想送给当代大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希望孩子们具备以下精神,一要有牺牲精神,不计较得失、谋取私利;二是要有负责精神,不敷衍推卸、得过且过;三要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四是要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学好“矛盾论”、“实践论”等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王玉珍和先生郭其新

作为“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获得者,王玉珍老师始终以英雄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16岁的刘胡兰不畏惧敌人冰冷的铡刀,战场上的邱少云、黄继光舍身为国,这些都激励着鞭策着她,成为她的精神支柱,助其克服生活、工作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不断砥砺前行!


上一条: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专栏(十五)|银发衷心在,服务无止境 下一条:“忆峥嵘岁月 诉烟大情缘”专题访谈系列活动六